1. 首页 > 栏目导航 > 诗情画意

关于诗词的日记(日记的诗歌)

日记本 毛主席诗词

1.关于日记的诗句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绽现的万种风情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关于月、山、水、春、夏、秋、冬的古诗 ] 唐诗——古诗中的月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描写对象,古人常借它来寄托对亲人、友人、情人的思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篁:竹林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借月抒情)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借月抒情)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古代军队的乐曲。

塞,边防。 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看到了云,就联想起她的衣裳;看到了花,就联想起她的容貌。

当春风吹拂着窗槛,芍药花迎着露水盛放时,映着露水,更衬托出她的浓艳。 这样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群山头见过。

就是在瑶台的月光下相逢。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玉关:玉门关。胡 :胡人强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光和秋月相互照映多么和谐,湖面平静好象铜镜还没有打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青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玲珑的青螺。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写黄河之水)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指秦淮河,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长干行 唐 崔颢 家邻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九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上渔者 唐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我国五大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上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眺吟诗的地方。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是安徽当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座山分别位于长江的东西两岸,就像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称作:“天门山”。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关于古诗的作文 500字

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 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 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 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 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 ,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 《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 ,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 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 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 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 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 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 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 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 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 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 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 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 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 ,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 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 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 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 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 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 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 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 ,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 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 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 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 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 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 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 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 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 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3.写古诗的作文300字

依依满别情

唐天宝十四年的一天早晨,温暖的阳光洒满汪家小楼。大诗人李白被窗前小鸟的叫声惊醒,他戴好纱帽,穿好红衫,来到楼下,向桃花潭走去。风光旖旎的桃花潭镶嵌在群峰之中,水质清澈,波平如镜。从桃花潭到上游的玉屏山,沿途长满了桃树。现在正是三月仲春,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将潭水映得一片火红。在旭日的照耀下,水花相映,似红霞缭绕,又如彩练舞空……李白看到这里,不禁心旷神怡,深深陶醉于这独特秀美的山野风光中……

吃早餐了,主人汪伦特地为李白端来了百年陈酿桃花潭酒。

李白小抿一口,红晕顿时涌在脸上,他轻捋胡须,连连赞道:“好酒,好酒啊!”

“观潭景,沐潭水,饮潭酒,此桃花潭三乐也!”汪伦笑道。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楼。'老弟呀,亏你想得出,给我写这封信,骗我过来。”

“不如此,安能请你大诗人驾到?”

“十里桃花,是村十里之外的桃花渡口也;万家酒楼竟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楼。老弟你……”

“你后悔了?”汪伦扬起脸庞,狡黠地眨了眨眼。

李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水好,酒好,人更好,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也,哈哈……”

饭后,李白开始上网了。在网上发现了一份电子邮件:

老兄:

明儿黄山,不见不散! 豆腐

“豆腐……豆……腐……杜甫!”李白默读了几遍。不禁哑然失笑,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子美兄今天也开起了玩笑。你别说,也只有杜甫才想得出这押韵的顺口溜呢!

李白收拾行李,匆匆来到楼下。他不忍当面向汪伦告别,想不辞而别。

来到桃花潭渡口,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潭水泛起点点碎碎的微波,岸边的树木随风摇摆,好像伸出长长的臂膀也在挽留李白似的。站在船头,李白环视四周,一股淡淡的怅意涌上心头,汪伦会不会……

突然,从来的路上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李白侧耳细听,好像是几个人合唱,很有声势。歌声高昂时,彻遏云天,低沉时,缠绵悱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李白叹道。他踮起脚,向岸上望去。来人近了,打头的那个不是汪伦吗?戴幞头,穿麻布衣,后面跟着一大群村民。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合着节拍,急匆匆地向渡船走来……

李白眼睛一热,失声叫道:“汪伦老弟……”再也说不出话来。

人群来到岸边,停了下来,但他们的脚还在踏地,手还在不停地打着拍子……

“李兄,我率众乡亲特来相送。”好大会儿,歌声戛然而止,汪伦对着李白,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李白用手拭了一下眼泪,好半天才说:“汪伦老弟,你可愿与我同游黄山?”

汪伦没有回答,突然他开口朗声唱道:“长亭外,古道边……”一时间,众乡亲以脚踏地,一齐和着汪伦的调子唱起……

李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潸然泪下,他整了整斗篷,头扭向一边,向船家挥了挥手。船缓缓地开了……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歌声继续着。望着岸上的众乡亲和深深的桃花潭水,李白似乎在想着什么……

汪伦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发现一份李白发来的邮件“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看了,自言自语道:“李兄真不愧是文坛奇才,诗中豪杰啊!我哪能同他相提并论呢?”

4.关于“日记”的诗句有哪些

1、《读开成事》——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奸罔纷纷不为明,有心天下共无成。

空令执笔螭头者,日记君臣口舌争。

2、《山居杂诗九十首》——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休退居远邑,顿喜人事疏。

饭箩自不足,日记无可书。

惟对楮先生,复接松大夫。

溪友留白鱼,鼾睡惊长须。

3、《上乘展墓示子侄》——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吾行荷谢老天公,不放南来送雨风。

筇杖步前皆雅兴,梅花香底欠诗工。

尘埃辟易青山外,邱垄凄凉落照中。

一片初心分付处,儿孙他日记衰翁。

4、《送程给事知越州》——年代: 宋 作者: 刘奉世

使君遗爱遍南州,五马新归瘴海头。

持橐未厌青琐直,怀章还作鉴湖游。

姚余人物传吴远,越绝山川向剡幽。

应有清诗资卧理,会吟他日记风流。

5、《皇后阁端午帖子》——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日记采兰追楚俗,化孚流荇诵周诗。

肃恭懿德垂彤管,九御归心百福宜。

5.关于古诗的作文

古诗中的花-范文古诗中蕴涵着的花 “古诗”,虽只有两个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情怀,无尽的美景……其实,你要是仔细寻找,还会发现,古诗中还蕴藏着一片大自然! 要说花,就必须得说说花王——牡丹。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那句“天下真花独牡丹”更是证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宠儿”,刘禹锡就曾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瞧,小小一朵牡丹花开花时节竟能震动京城。牡丹的雍容华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贵妇,古时的美人杨贵妃就最喜欢北平稀有的绿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罗隐在《牡丹花》中写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与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虽羞答答的却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觉直逼而来。

桃花妹妹可真爱美,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艳而不妖,恰到好处。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

桃花色彩缤纷,红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种桃花都让人爱不释手,真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士所赞诵的对象。

荷花凭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旷神怡的芳香,吸引着无数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儿躲在茂密的荷叶中,可那尖尖的头儿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像水一样清嫩的荷叶就如一池无暇的翡翠,绿得沉迷,绿得心醉。

绿叶陪红荷,好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那楚楚动人的花瓣,新雨后梨花带雨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气质,无不在诉说“出污泥而不染, 清涟而不妖。”

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先说梅吧!《梅花》中立在墙角迎着严寒盛开的梅花,有股高洁坚强的意志。

《墨梅》中只愿留下清香的梅花,抒发了梅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红楼梦》中“千红万紫,终让梅花夺魁”的诗句,同样写出了梅花与世无争的品德,却隐约流露出一种自有专长的傲慢。

有些梅花却平白无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喔,这朵梅花却又是这样的傲骨,这样的无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再说说竹!民以食为天,可大诗人苏轼却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听,多有趣,吃饭时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时却不能没有竹子。

《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把竹子不畏风雨,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诗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仔细寻找大自然中的美。

古诗奇就奇在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发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1.离别长干行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别懂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人东游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花 语吾本是,荷花女,衷肠未诉泪如雨。君若看到荷花泪,可知荷花几多苦?吾本是,荷花女,只是与君心相许。

今宵为君把歌唱,句句都是伤心曲。吾本是,荷花女,朝朝暮暮为君舞。

看尽人间多少事?知己只有吾和汝。吾本是,荷花女,梦里与君做诗侣。

但愿天下有情人,总有一天成眷属。吾本是,荷花女,一片芳心请记取。

他年荷花盛开日,朵朵带去吾祝福。2.渔 父 图春风吹碧树,红尘中奈何难断,离愁别绪。

纵无寸功报苍天,壮心依然如故,不祈求天赐神助。世人皆逐东流水,唯豪杰独行天涯路:看飞。

6.求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求一篇关于诗歌的作文有的速度啊50[ 标签:诗歌,作文,速度 ] 有的速度急需!!! o(∩_∩)o ↘ 回答:6 人气:37 解决时间:2008-10-05 17:01 满意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

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

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

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 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

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中国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想像力和表情性,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和韵律感,为什么不让那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着实令人遗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是荷马史诗,也是诗歌。中西方的诗都讲究一个韵,而韵,就是一种和谐的节奏或音乐感。

中西方文化虽不同,但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如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都有个大致相似的阶段。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后来衍生出来又逐渐发展壮大的。

人类诗歌精神走过古代的纯洁,和代变革的发展,从束缚走向更加舒服的空间,一直到步入现代的虚无和迷失。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选拔考试中,诗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没有像我国的高考那样,全面拒绝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

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 就考生而言,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其本意,恰好诗歌也不例外。

缘何要把诗歌除外呢?不同的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他选择表达作文主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某些作文题目在考生看来,诗歌更能表达这个作文主题呢?例如今年的有个高考题目叫《提篮春光看妈妈》,如果允许写诗歌,应该有不少学生写出令人同样感动的作文出来。

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考生心灵迸发出的自由火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任由驰骋。是考生创造和创新精神的自由表达。

高考作文简单地拒绝诗歌,等于拒绝了一些考生在诗歌方面的特长,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利于考核和选拔人才。

有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允许学生写诗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显然如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

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语文阅卷队伍不能评判,难道社会各界就无鉴赏诗歌的高手?而高考作文评分所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

有人说诗歌的自由度很宽泛,那你可以适当画一个圈,比如写14行诗,要有意境等等的硬性指标。况且,这些阅卷老师多数都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精英,自己也学过,而且还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过诗歌,也有如何评分的标准。

如此简单地拒绝诗歌,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教学也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既然高考拒绝写诗,势必对平常诗歌的教学就有些轻视,也就草草地带着学生“欣赏”一番走过场,把诗歌教学当成形式。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我国诗歌的再度繁荣发展是很不利的。

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够取消体裁的限制,给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7.带有诗句的作文100字好段

国人喜茉莉花,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风尚。到了唐宋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大街上,冷不丁的,就能撞到一个头簪茉莉花的女子,满身香气盈盈,漫天的暑热隐退到一旁。“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元代诗人江奎对茉莉花也是青睐有加,他在《茉莉》一诗中夸赞道:“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瞧瞧,小小的茉莉花,原是仙姑掉下的玉簪子啊,仙气浸染,岂是等闲。

清人王士禄也写过《茉莉》:“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一觉梦回,花香环绕,恍惚得不知梦里梦外。四处找寻,最终在自个儿头上寻得,发间原是簪了几朵茉莉花的。花衬美人美人衬花,还有比这更相宜的么!

8.有关古诗的作文

古诗中的花-范文

古诗中蕴涵着的花 “古诗”,虽只有两个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情怀,无尽的美景……其实,你要是仔细寻找,还会发现,古诗中还蕴藏着一片大自然! 要说花,就必须得说说花王——牡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那句“天下真花独牡丹”更是证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宠儿”,刘禹锡就曾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瞧,小小一朵牡丹花开花时节竟能震动京城。牡丹的雍容华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贵妇,古时的美人杨贵妃就最喜欢北平稀有的绿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罗隐在《牡丹花》中写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与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虽羞答答的却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觉直逼而来。桃花妹妹可真爱美,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艳而不妖,恰到好处。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桃花色彩缤纷,红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种桃花都让人爱不释手,真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士所赞诵的对象。荷花凭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旷神怡的芳香,吸引着无数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儿躲在茂密的荷叶中,可那尖尖的头儿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像水一样清嫩的荷叶就如一池无暇的翡翠,绿得沉迷,绿得心醉。绿叶陪红荷,好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那楚楚动人的花瓣,新雨后梨花带雨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气质,无不在诉说“出污泥而不染, 清涟而不妖。”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先说梅吧!《梅花》中立在墙角迎着严寒盛开的梅花,有股高洁坚强的意志。《墨梅》中只愿留下清香的梅花,抒发了梅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红楼梦》中“千红万紫,终让梅花夺魁”的诗句,同样写出了梅花与世无争的品德,却隐约流露出一种自有专长的傲慢。有些梅花却平白无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喔,这朵梅花却又是这样的傲骨,这样的无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说说竹!民以食为天,可大诗人苏轼却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听,多有趣,吃饭时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时却不能没有竹子。《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把竹子不畏风雨,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诗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仔细寻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诗奇就奇在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发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9.关于古诗的作文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10.带有古诗的作文

“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常被逼着背唐人的名诗名句;一背不出来,父母便不客气的一拍桌子:“你心放到哪儿去了?背!”我被父母那凶神恶煞的脸给吓呆了,但泪只能往心里流——“不准哭!背!”母亲的竹板“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恨李白、杜甫,甚至还“恨”屋及乌,“为什么?焚书坑儒为什么不发生在现在?”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本能的对古诗文表示反感——“我永远也不要再看见你们!”

上初中了,与我打交道的只有那么几个朋友——土气的语老头,洋气的英小姐,神秘的理先生。或许是由于语文功底厚的缘故吧,我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在班上,不,在全校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回,我可爱屋及乌了,对文言文也特别感兴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带着微笑面对着使我无数次难堪的“老仇人”。不,对不起,应该是“老朋友”。有了初一,就有十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者一泻千里的狂潮,我一股脑儿地扎进了古诗词,像书虫那样咬文嚼字。望着儿时留下的痕迹,我的心猛地一酸,眼泪如同滂沱大雨般刷刷而下。《唐诗三百首》早已成了老鼠的肚中食,《民间诗词》也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情景,我无奈地摇摇头,喃喃地自言自语:“我爱你们,真的,百分之百地爱你们……”——平生第一次,我对诗文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的话。

岁月无情,我带着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步入了高中。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当然无暇顾及那些“老相识”了;不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想不到我不仅有机会去接受“旧雨”的滋润,还有机会去接受“新知”的陶冶。“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我大声地吟诵着,沉醉于古人的精华词句中,“敝帏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我又沉溺于先圣先贤们的治家之道中了……

“装作漠不关心,不愿想起你……告诉我星空在哪头,那里是否有尽头……让你知道我爱你。”我默默唱着《星语心愿》,祝福着你——古诗文!你听到了吗?我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K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

E-mail:kk8260@qq.com

工作日: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