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栏目导航 > 诗情画意

关于渔翁诗词的意思(渔翁是什么诗)

七首诗词,读懂渔翁的超脱与淡泊

1.关于渔翁的诗句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ps:这是我们常见的,好像四年级时学过。)

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

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

吹入芦花短笛中。(ps:这是我找来的)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这也是学过的)

望采纳!!!(谢谢惠顾)

2.《渔父》诗句的大意是什么

屈原被放逐之后,盘桓在湘江一带,他在洞庭湖畔边走边唱,脸色憔悴,身体容貌又枯又瘦.有一位渔翁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全世界都混浊不堪只有我一个人清白,众人个个都喝醉了唯独我一个人清醒着,因此我被流放到这里.” 渔翁说:“通达事理的圣明之人非但不拘泥于外物,反而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不堪,您为什么不也搅动那污泥推动那浊浪?既然人人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同吃那杯酒?为什么您偏要忧思那么深沉、行为那么高超,而让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刚洗好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人)怎能用洁白的身体来蒙受污浊的外物呢?(所以)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身于鱼腹.怎能用洁白无瑕的东西来沾染世俗的浊泥污垢呢?” 渔翁(听了)微微一笑,摇动着船桨渐渐离屈原而去.边去边唱道:“汉水清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脚.”渔翁于是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3.描写“渔夫”的诗句有哪些

1、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翻译】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出处】《渔翁》唐代:柳宗元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出处】《江雪》唐代:柳宗元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出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

4、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翻译】一位老者坐在矶头上垂钓,湖里的水上飘浮桃花缓缓流去。

【出处】《戏题湖上》唐代:常建

5、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翻译】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出处】《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6、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出处】《浣溪沙·渔父》宋代:苏轼

7、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译】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出处】《渔父》唐代:张志和

8、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翻译】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出处】《鹊桥仙·一竿风月》宋代:陆游

9、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翻译】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出处】《沉醉东风·渔夫》元代:白朴

10、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翻译】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

【出处】《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宋代:黄庭坚

4.《渔父》诗句的大意是什么

《渔父》,《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作者:屈原

【全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5.关于“渔民”的诗句有哪些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2.竹深村路远, 月出钓船稀。唐-张籍《夜到渔家》

竹林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光下,江上的渔船越来越少了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4.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唐-柳宗元《渔翁》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5.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6.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7.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唐-柳宗元《渔翁》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8.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唐代-杜甫《秋兴八首》

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9.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元代-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

10.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宋代-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

11.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唐代-郑谷《鹭鸶》

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6.急需柳宗元的《渔翁》的诗文大意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 释]傍:靠近。

汲:打水。 湘:湘水。

楚竹:即湘竹。相传舜死于苍梧,他的二妃娥皇、女英追至,哭泣甚哀,泪染于竹,斑斑如血,故楚竹又称湘竹、湘妃竹。

唉乃:象声词,摇橹的声音。译文: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 析]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 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

“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我们眼前。紧接着的“唉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

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

……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K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

E-mail:kk8260@qq.com

工作日: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