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栏目导航 > 诗情画意

关于数字对联的诗词(有关数字的对联)

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1.含有数字的诗歌和对联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乾隆皇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黄侃先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写三国的大乔二乔的: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色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数字入诗,不但数量多,而且十分有趣,数字不仅可以嵌入诗中表达爱情或者怨情,在对联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

相传宋代苏东坡赴京赶考时,就作了一副内嵌数字的对联: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三朝元老》,其中有一副很有意思的数字对联。

故事是说,某朝宰相曾投降于敌,口碑非常不好。他年老退隐家乡,还恬不知耻地为自己建造一座生祠,招徕许多宾客住宿,好不热闹。

第二天早上,那座生祠的客堂上挂了一块匾额,上题“三朝元老”,对联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信礼义廉。

某宰相十分奇怪,不知是何人挂上去的。

有人推测这副对联的含义,认为上联正好隐含“忘八”(即“王八”的谐音),下联则隐含“无耻”。

令人赞叹的是清末一位潦倒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个惨死的背盐工人撰写的数字挽联:

流一头汗,磨两脚茧,饿三餐饭,为四处难,养五口人,爬六县山,恨七沟八滩九道水,九九归一,小寒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背八包盐,放七次排,遭六回险,算五个命,发四季烦,挂三儿两老一堂客,一一积九,大年哭九声天。

宋代理学家邵雍就写过这样妙用数字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解放前,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一位教书先生,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吃(连上六节课),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在现代也有人在诗中嵌入数词,辛辣的讽刺那些作风恶劣的官僚主义者。如:

一本正经,二目无光,三餐酒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平庸。

2.含有数字的对联、诗歌有哪些

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劝一杯,复一杯,短插相随死便埋. __刘克庄> 后土宫中标韵,天上人间一本。

__刘克庄>(琼花) 花间约,黄昏细雨,一枝零落. __刘辰翁> 正襟危坐二三更。 __刘辰翁>(秋夜感怀) 花间妙语欲无诗,一年歌一词. __陈亮>(重午寿外舅) 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__陈亮>(怀辛幼安用前韵) 一双宝马,两行萧管,月上扶归. __汪正量> 风韶烟腻,春事三之二. __黄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来帮我收集有关数字的诗,谜语,对联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乃技巧之一。

据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其实,何止是唐诗,历代诗歌数字入诗随处可见。

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四时可爱唯春日”、“五岳寻仙不辞远”、“六朝如梦鸟空啼”、“七八个星犹在天”、“八千里路云和月”、“九曲黄河万里沙”、“十年辛苦不寻常”、“百年世事不胜悲”、“千呼万唤始出来”、“万里归心对明月”等等。但是,数字入诗与数字诗并不是一回事。

要称为数字诗,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句子嵌入数字才算“达标”。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划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

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

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胡兴太) 记忆中的数字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11日《妙趣横生的数字诗文》一文,谈到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着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全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少年时听一位同学讲过类似的一首诗,他没有说作者是谁。那诗曰: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 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这一首比起朱淑贞的那一首,也并不逊色,尤其是“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实在令人叫绝。

此外还记得故乡的群众中流传一首破除迷信、推倒泥塑神像的诗: 一言不发, 二目无光, 三餐不吃, 四身无力, 五脏不生, 六亲不认, 七窍不通, 八面威风, 九叫不动, 十实无用。 这里给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状”,算得上是一篇檄文。

据群众说:当年推倒宣扬封建迷信神像的时候,就念这首诗,念到“十实无用”一句以后,紧跟着就是齐声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齐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冯广) 数字入诗添佳趣 有一首古诗,旧时,常为儿童启蒙诵读,流传颇广。

诗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此诗妙在顺序嵌进十个基数,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勾起人们不尽的情思和神往。

清道光时,官员腐败,皆嗜鸦片,衙门尽设烟馆,一片乌烟瘴气。有人套改此诗嘲之: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公共汽车常常中途抛锚,乘客徒唤奈何,只好信口打油: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嵌入十个基数的对联并不多见。

有副谐联: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读后令人捧腹。

原来先生讲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数,是不值得认真的。 若要上下联语皆含十个基数,那撰联就更难了。

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杜国林)。

4.有关数字的诗,谜语,对联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乃技巧之一。

据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其实,何止是唐诗,历代诗歌数字入诗随处可见。

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四时可爱唯春日”、“五岳寻仙不辞远”、“六朝如梦鸟空啼”、“七八个星犹在天”、“八千里路云和月”、“九曲黄河万里沙”、“十年辛苦不寻常”、“百年世事不胜悲”、“千呼万唤始出来”、“万里归心对明月”等等。但是,数字入诗与数字诗并不是一回事。

要称为数字诗,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句子嵌入数字才算“达标”。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划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

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

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胡兴太) 记忆中的数字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11日《妙趣横生的数字诗文》一文,谈到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断肠谜》: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这着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全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少年时听一位同学讲过类似的一首诗,他没有说作者是谁。那诗曰: 好元宵,兀坐灯光下; 叫声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无一点直心话; 事临头,欲罢不能罢。

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 论交情,也不差。 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 要分开,除非刀割下。

到如今,抛得我才空力又差; 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 这一首比起朱淑贞的那一首,也并不逊色,尤其是“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细思量,口与心儿都是假”,实在令人叫绝。

此外还记得故乡的群众中流传一首破除迷信、推倒泥塑神像的诗: 一言不发, 二目无光, 三餐不吃, 四身无力, 五脏不生, 六亲不认, 七窍不通, 八面威风, 九叫不动, 十实无用。 这里给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状”,算得上是一篇檄文。

据群众说:当年推倒宣扬封建迷信神像的时候,就念这首诗,念到“十实无用”一句以后,紧跟着就是齐声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齐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冯广) 数字入诗添佳趣 有一首古诗,旧时,常为儿童启蒙诵读,流传颇广。

诗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此诗妙在顺序嵌进十个基数,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景色,勾起人们不尽的情思和神往。

清道光时,官员腐败,皆嗜鸦片,衙门尽设烟馆,一片乌烟瘴气。有人套改此诗嘲之: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公共汽车常常中途抛锚,乘客徒唤奈何,只好信口打油: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嵌入十个基数的对联并不多见。

有副谐联: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读后令人捧腹。

原来先生讲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数,是不值得认真的。 若要上下联语皆含十个基数,那撰联就更难了。

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杜国林)。

5.找古代一首关于数字的诗,很有意思的

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游山玩水,碰上大雪,触景生情,口吟数字诗,形象地描绘雪花飘落与芦花融为一体的情景: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来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作数字诗,连用十个一字,不觉重复,所写的景物亦臻画境。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抹黄叶一僧归。

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一次他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数字联请对,船夫写的上联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这副对朕,经过了几百年,竟没有人能对得出。古人也用十个数字,作成一副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写出后,曾长久的无人能对,后来有人运用五方和五行,终于对出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西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相传,苏东坡与学友赴京赶考,因涨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眼看应考就要迟到,学友叹曰: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亦用数字入联劝勉道: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上联从一数到十,下联又倒着从十数到一,不仅数字使用巧妙得当,而且将莘莘学子寒窗苦读、赴京赶考的艰难表述得淋漓尽致。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

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

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第四题: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

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

这本书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蒐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纂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

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

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

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这个问题在宋代一本笔记书里也有一个诗歌解法:三岁孩儿七十稀,五留廿一事尤奇。

七度上元重相会,寒食清明便可知。古代称正月十五为上元,所以上元指15,又称冬至百六是清明,寒食是清明节前一日,所以寒食清明指105。

这二首诗解法都一样,答案是23。 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 3 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 33 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 19 瓶酒。

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

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的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KK82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暂无

E-mail:kk8260@qq.com

工作日:9:30-18:30